第五章 具有普世价值的康健准则
康健准则的要义是:以健为本,以康为准,共康为魂。
为了使个人生活与追求同社会发展条件及现况达成符合长久的和广泛的最优化,追求和希 望达到“最优化”的康健理想,社会组织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循共同的行为准则。正因为康健
作为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既符合人的天性,也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和目标,所以,确立将康 健准则作为理想社会的核心价值,合情合理,合约合意。
一、以健为本
如前所述,健是指生命存在不可或缺的条件。以健为本意味着生命存在是根本和前提。 以健为本是指,人类的所有活动应围绕保障、改善和提升人类健康地生存与发展。
任何道德、规范、教条都必须以生命延续为基础,无生命则无伦理。生命得不到维系和保 障、风险防范能力不足或者生存质量下降都将使道德失去其根据。康健论将微健康范畴的维系 和保障继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和能力,以及宏健康范畴的提升人类整体健康水平,促进人类共同 抵御风险物质供给、科学技术、医疗水平、经济条件等要素称之为“健能”和“健力”。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以生产力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坚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健为 本”同于此理论并行不悖。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不断提高人们 改造自然的能力,显然是康健的保障,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前提。
康健论认为有必要确立“以健为本”作为个人生活乃至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心。
仅以应该将“以健为本”替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例加以说明。通过非道德的、不康健的、破坏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无疑可以达到促进经济建设的目的,但这不是康健需要的结果。 经济无论怎样高速发展绝不等于社会康健化。以往为了提升经济而发展壮大经济的“经济建设中心论”很大程度上不仅忽略了某些经济行为对健康的危害,而且给人类社会的健康带来巨大的风险。经济是一种提高效能和效率的工具,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忽略和偏离了经济最终应该服务于人类健康的本质和目的,说到底,是对物质崇拜的异化。“以健为本”意味着,强调经济建设的康健性,强调社会化大生产以民生的健康保障为本,以健康经济为本,以健康消费品为本;发展经济必须切实促进人类社会的康健性和健康化,保持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性。
康健论特别强调,进入健康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必须“以健为本”——这不仅是一个道德的制高点,而且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的价值提升和归回。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国民教育、政治体制、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国家治理、国际秩序均应以健康为目的、以健康为根本。也就是说,个人以为自身和社会创造健能为本,企业以创造健康产品为本,国家建设以国民健康为本, 全球化必须以保障和促进世界人民康健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