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康健向度定律
五、康健定律符合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
康健定律是指追求物质与精神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共存的最优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需求和规律。
希望与遐想从来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于那些具有洞察事物、感知未来能力者向来恭敬有加。应该承认,生命体应该具有自觉地培养或者进化出预见未来的能力。但是,做出 正确的符合康健法则的判断和选择,并非简单地依赖人的本能,而是一方面取决于人的康智和 康慧,另一方面有赖于个人在其所处时代的集体康识和康悟。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给人带来真 正的康健和长久的幸福安康。而完成这一重任的使命,则依赖于教育,依赖于从家庭到社会全 面的、系统的、长期的、完善的康健知识与观念教育。康健定律在整体向度中,最佳的选择不是最大化,而是最优化。不论是康体的原动力,还 是即时与最终的考量标准,都会在人类意识的深处即人类文明史上留下足够的印记,如果人类 足够聪明与智慧,那么就必然会从轻率逐渐走向成熟,走向最终的康健化道路,这不是以人类 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自然历史的进程之一。
原始本能的对抗性,群体社会的和谐共处性,最终决定了个体满足的无限化和最大化必定服从和满足群体的最优化。每一个人都本能地关心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他人的未来,犹如下棋的棋手,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棋手对于未来的步骤能够考虑得有多远。有多么准确。因此,拥有越高康识的高级生物(尤其是人类)越了解和谐共处的益处,越少的斗争(不折腾原则) 将越利于实现自己的康健化。唯有如此,才是最理想的、最持久的,才是真正实现康健的最合理的选择。这样的最优化的才是真正的最大化。
越理性的人越能在更长的时间、更宽阔的范围和更高的高度,考量并做出康健化的选择与 抉择,这种能力和修养构成了个人以及一个组织、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国家的康健境界和修养水 平。在一个社会化大分工系统中,个人与他人之间劳动合作的关系以及劳动成果,既是时间分 工,也是场域分工的结晶。这种分工合作的关系和目的,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康健,而且是为了 更好的得到持久、广泛和真正的健康。
康体、康时以及康域三个向度定律是客观定律,无视康健向度定律的任何人、任何行为, 其越是康识不足,其地位越高,权利越大,给社会带来的康健风险越大,越会影响自身以及他人当下甚至今后长期的康健。同理,社会大众对于康健的认知越是肤浅,以及社会对于康健的制度性建设越是匮乏,对于康健的影响,就必定不仅限于当下,迟早会危及将来。所以说,真正的理性行为,应该是指在长期的、广泛的、系统的考量中,做出最有利于康健的优化抉择, 做不到这一点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的惩罚。